贵阳旅游切换城市

㕵㕵㕵 9人已点评  查看地图

您的位置:贵阳旅游网 > 贵阳旅游攻略 > 贵阳民俗风情 > 满族风俗

满族风俗

http://guiyang.lvyou114.com   2007-01-10   感谢会员 纯洁的理想 提供该信息

  承德避暑山庄实际上是清王朝在北京之外的一处离宫,也是清王朝的第二个政治中心。清朝的建立者和统治者是满族贵族。满族是中国的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, 来源于女真人。现人口429.9万余,散居在全国各地,其中40%以上分布在辽宁省,其它多散居在吉林省、黑龙江省和河北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。
  满语  
  满语属于阿尔泰语系,满—通古斯语族满语支。绝大多数满族通用汉语文。80%以上的满族人从事农业,居住城镇者从事手工业或服务行业。早期满族擅长骑射,爱好歌舞,注重礼节,服饰别致:男人自头顶后半部留发束辫垂于脑后;女人身着的旗袍后来为全国的妇女所采用。满族历史悠久,其先民从明代的女真族可上溯到3000多年以前的肃慎人。"挹娄"、"勿吉"是不同历史时期对满族先民的称谓。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权。在努尔哈赤统一女真的过程中,建立了牛录-八旗制度。同时,随着统一事业的逐步进行,满族原有的奴隶制迅速向封建制转化。1635年,皇太极废除诸申(女真)的旧称,定族名为满洲。次年继帝位,定国号为"大清"。1644年,清军入关,定都北京,后逐步统一全中国。满族人进关后,形成了满汉人民杂居的局面。
  八旗制  
  八旗制是清代的一种社会组织制度。为努尔哈赤在女真人牛录制的基础上所创建。万历二十九年(1601)初建四旗,四十三年增设四旗。称初建四旗为正黄旗、正白旗、正红旗、正蓝旗,后建四旗为镶黄旗、镶白旗、镶红旗、镶蓝旗。定三百人为一牛录,五牛录为一甲喇,五甲喇为一固山。固山即旗。凡满族成员分隶各旗,平时生产,战时从征。皇太极时,又增设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,与八旗满洲共同构成八旗制度加强对满洲等旗人的人身束缚,其生产职能逐渐消失,军事职能增强;作为一个行政组织,在八旗兵驻防地区,各级八旗衙署与州县系统并存。在清一代,满洲等旗人受八旗制度严格束缚,直到清亡。 服饰  满族人的服饰主要是一种襟式长袍,因满族人皆为旗人,所以这种长袍称为旗袍。满族男女皆喜穿旗袍。清初,旗袍的样式没有领,马蹄形状袖口,也叫箭袖,大襟左袄,系纽扣,四开权,衣长过膝。入关后,逐渐受汉族服饰影响,居常旗袍由四开衩改为左右两开权,或不开权,马蹄袖也改为平袖,箭袖袍已成为一种礼服,只有官服袍、包括朝袍、龙袍、蟒袍等仍为开权、马蹄式,外加披肩领或卷领。平民百姓喜庆日或外出办事,亦遵旧俗,以箭袖为重,春冬季于旗袍外加穿马褂或马甲,腰间束带;女旗袍与男式相同,不同的地方是多于领口、衣襟、衣裙及端缘饰花边。外出则于颈间围一长巾,春秋季加穿马褂或马甲于袍外。40年代后,男式旗袍渐废弃不用,女式旗袍则由宽袖改为窄袖,由宽松肥大型改为紧身贴腰式,后来逐渐传入汉族妇女的服饰中。   
  此外,满族妇女喜穿木质高底鞋,称为“旗鞋",亦称"马蹄底鞋",因其木底前平后圆、上细下宽,其外形及落地印痕皆似马蹄而得名,木底高三四寸,高者也有达七、八寸的。木底四周包裹白布。有钱人家多以绸缎做鞋面,平民百姓家多以布做鞋面,无论贫富,皆彩绣花卉图案,素而无花的鞋因近似丧服而禁忌。贵族妇女还常在鞋面上饰以珠宝翠玉,或于鞋头加缀缨络。少女至十三四岁即开始穿着这种鞋,现在,这种鞋已不多见。   
  另外,清代满族男子夏季还惯戴一种叫做“凉帽”的礼帽。这种帽子无檐,形状如一正三角,俗称“喇叭式”。最早多为扁而大,后发展成高而小。分藤丝的白罗胎和竹丝的万丝胎两种,外面按以续罗。初热时用白或湖色罗,特别热时用黄色纱。白罗胎凉帽穿单、纱袍褂时戴用,万丝胎凉帽仅于穿亮纱或葛纱袍时戴用。帽顶缀红缨,品官装顶珠。五品以下官员用红里,青蓝倭缎缘边,无官者用别色。有丧3年戴羽缨帽,形式同上,藤质,上缀黑缨,只是无帽缘。丧期品官不得用顶戴。现这种帽子也不多见,只有在清代题材的影视剧等文艺作品里才看得着。 发式  清代满族人不论男女均梳长辫。男女幼儿期,止留颅顶胎发,四周剃去。七、八岁时留全发。十岁左右,发长尺许,不论男女,皆分发3缕,编结作辫,垂于脑后。女子留全发结辫;男子从女真旧俗,"半薙半留",于颅顶至两额角引一直线,线外之顶前发全部薙去,颅后发编结成辫。以绳束辫根,以红色为主,禁忌黑、白等色,男女皆同。孝期,斩衰用白,齐衰用黑,寻常期用蓝色。男女辫梢均缀3股辫稳。编结辫中,男为黑色,女用红或杂彩色,问束金线。男子成人,可不扎辫根绳,女未出嫁者,不可撤之,并于行结婚礼当日,改梳发髻。满族男子留辫之风,延至近代,至辛亥革命方改为分头。另,掩代满族妇女还债梳一种称为"旗髻"的发髻,因盛行于旗人而得名。其发式为绾全发于头顶盘一圆髻,以区别于脑后盘髻的"汉髻"。因其发式简便,民间凡已婚妇女家居多梳此发式,有事出门或喜庆年节,改梳两把头。至今,东北农村满族聚居区的老年妇女,仍梳此发式。 称谓  满族称呼与汉族称呼不同,称父亲为阿玛,母亲为额娘,儿子叫阿哥,女儿叫格格。仆人称男主人为老爷,称小主人叫小爷。儿子叫母亲除额娘外,俗称奶奶。而妈妈则是仆妇之称。   
  旗人间的称谓,因人而异。多是以名上第一字为姓。如某人名祥某,若是一般平民百姓,则称祥子;若是商号老板等稍有头脸的话,则称祥爷,若是当个一般的小官则称祥老爷,官至知府,同知一流的则称样大老爷;官至道台以上的则称祥大人;若是官至极品,当个宰相、大学士、军机大臣什么的,则称为祥中堂了。   
  官员间的称谓也各有所循,同知,州县等官见了上司自称卑职,知府对上司自称卑府,道台对上司自称职道,藩臬对上司自称司里。上司对下属不能呼名字,称之曰“老兄”,自称兄弟,但下公事时,在札示渝贴上,则称之曰“该府该县”,但口头上则呼之曰“某大哥”。其他如大臣对皇帝的称呼,大臣间的相互称呼,对太监的称呼,对宫女的称呼等,还有许多分别。 习俗  “国语”指满语,“骑射”指骑马射箭,是满族的两大民族特征,早在入关前,皇太极即一方面积极学习汉族文化,另一方面提倡保持本民族的固有习俗,认为这是立国之本。入关后清朝历代统治者皆遵行此一方针。但因长期与汉人共同生活,加之已改变原有的生活环境,自乾隆以后,“国语”逐渐为汉语所代替,“骑射”也不能坚持或使满族具有昔日那种尚武精神。

我来添加贵阳的民俗风情

信息标题:

信息内容:

贵州游记攻略:
贵阳游记 安顺游记 遵义游记 六盘水游记 铜仁游记 毕节游记 黔东南游记 黔南游记 黔西南游记